定制报告-个性化定制-按需专项定制研究报告
行业报告、薪酬报告
联系:400-6363-638
《华为云:2024卓越企业PRIME模型白皮书(4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为云:2024卓越企业PRIME模型白皮书(42页).pdf(42页珍藏版)》请在薪酬报告网上搜索。
1、?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白皮书编者名单编者名单主编单位:华为云联合编写单位:海亮集团 美图特别鸣谢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白皮书特别鸣谢奇瑞 金山办公 四维图新 Defacto 牧原广联达 去哪儿 海尔智家 百联 波司登(排名不分先后)目录序言数字技术与数字化趋势观察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0102032.1 技术趋势与机遇.062.1.1.云计算与数字化.062.1.2.人工智能新阶段.072.2 企业数字化与新技术运用总体观察.082.3 当前面临的挑战与问题.093.1 卓越企业模型定义及解读.113.2 卓越场景.123.2.1.客户体验.123.2.2.商业增长.133.2.
2、3.业务智能.143.2.4.模式创新.153.2.5.效能提升.163.2.6.可持续发展.163.2.7.全球化.173.2.8.云成本管理.173.3 卓越组织.193.3.1.战略规划能力.193.3.2.数据运营能力.203.3.3.数字化营销能力.203.3.4.研发交付与治理能力.213.3.5.确定性运维能力.213.3.6.云财务管理能力.223.4 卓越流程.233.4.1.蓝图规划.233.4.2.创新试点.243.4.3.规模应用.243.5 卓越架构.253.5.1.分布式 AI.基础设施.253.5.2.数智融合.263.5.3.应用智能化.273.5.4.确定性运
3、维.293.5.5.云原生安全.303.5.6.精益化治理.3101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白皮书目录CONTENTS行业最佳实践未来展望与总结0405044.1 海亮-卓越架构赋能集团数字化转型.344.2 美图-卓越架构和确定性运维赋能 AI 业务增长.3602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白皮书目录03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白皮书序言近年来,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疑为全球社会各界提供了一个鲜明的例证,即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深刻地重塑着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驱动着经济结构的深刻变迁,并直接作用于生产力的提升与生产关系的调整,从而孕育出一系列新的发展机
4、遇与变革动力。另一方面,企业不得不面对一个由宏观环境快速变迁、地缘政治复杂多变、消费者偏好日益多元化所构成的前所未有的复杂经营环境。企业顺应时代发展和应对多重挑战的核心策略是加快数字技术驱动的变革与转型,构建创新商业模式和重塑增长动力,这对于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然而,企业在积极拥抱新技术,试图将其转化为推动自身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时,往往会遭遇来自组织、管理、技术及运营等多个维度的严峻挑战。如何选择一条既符合企业自身特点,又能有效应对未来市场变化的策略与路径,构建一个既稳固又灵活的数字化架构,进而培育出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数字化能力,为业务的持续增长提供坚实的支撑体系,成为了当
5、前企业普遍面临的现实难题。这一过程中,对数字技术本质理解的缺失,对技术如何深刻影响业务模式的认识不足,以及对于未来发展路径的迷茫,共同构成了企业“数字化焦虑”的主要来源。01序言04序言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白皮书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云提出的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回应企业界所关注的问题。PRIME 着眼于为企业提供一套高效运用“云”、“AI”等数字技术的策略和方法,其覆盖范围涵盖从战略规划至具体执行的全链条,把握各关键环节的要点,定义匹配的组织和架构能力,通过卓越的架构持续整合新技术,实现数与智的融合,构建智能化应用,驱动业务流程优化与变革,更新商业模式,实现业务持续增长,使技术转为
6、市场竞争力和创新力,成为数智时代的卓越企业。本白皮书通过对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的深入探讨,为企业更有效运用数字技术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帮助更多的企业理解并掌握数智跃迁的精髓,解除“焦虑”和“迷雾”,加速数智化进程。展望未来,相信通过更多企业的实践和总结,PRIME 模型会进一步迭代,在指引企业进一步数智跃迁贡献更多的支撑,期望这份白皮书能给企业以启示。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05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白皮书数字技术与数字化趋势观察02数字技术与数字化趋势观察06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白皮书数字技术与数字化趋势观察技术趋势与机遇在数字技术浪潮背景下,技术正在改变个人生活和企业经营的
7、方方面面,“云”和人工智能已是社会关注的重大话题。云计算极大改变了 IT 设施和服务的可得性,降低了成本,是数字化的驱动力量,同时也是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IOT 等众多新兴技术的载体和底座。人工智能更被认为可能是工业革命以来改变世界的“最大单一技术”.,它正在展示着改变世界的潜力。很多时候.“云”.成为云计算及其上承载的技术、应用和服务的总称,是数字技术的总体方向。图:“云”是数字化的底座和驱动力IT 价值链变革。开箱即用,企业更聚焦于应用和业务,加速数字化进程。IT 成本模型变革。由一次性固定资产支出转变为按需付费,提升财务效率IT 基础设施利用率提升。云计算弹性伸缩和“云原生”架构,减少
8、不必要基础设施,更好地适应季节性业务需求降低新技术应用门槛。“云”为企业提供可持续的技术设施,极大降低新技术的引入、集成与融合门槛和难度赋能企业可持续发展。“云”作为一种效率更高的基础设施,亦是“绿色”基础设施、“绿色”软件、“绿色”AI更丰富的生态链接。当消费者和包括供应商、客户在内的企业生态越来越多在“云”端时,上云意味着与价值相关者更好的连接、更深的洞察不断释放的云价值潜力2.1.1 云计算与数字化2.1“在以应用软件、基础设施软件、业务流程服务和系统基础设施等4类计的IT支出,在公有云上的支出到2025年占比将达51%.,将首次超过传统IT的支出。”Gartner,.More.Than
9、.Half.of.Enterprise.IT.Spending.in.Key.Market.Segments.Will.Shift.to.the.Cloud.by.2025“2023 年是“云价值之年”,企业的观念模式将会发生转变,从单纯上云用云,转变到充分解锁云价值。”Accenture,.The.race.to.cloud:.Reaching.the.inflection.point.to.long.sought.value混合云私有云公有云多云研产DAASPAASSAASIAAS供销服Gartner 在一份名为.“云转移”的报告中预测,以应用软件、基础设施软件、业务流程服务和系统基础设施
10、等四类IT 支出计,到 2025 年在公有云上的支出占比将达 51%.,首次超过传统 IT 的支出。咨询公司埃森哲亦观察到企业在云采用和相关投资的快速增长,在名为“The.Race.of.Cloud”的报告中将 2023 年称为“云价值之年”。这些都预示着云计算.“奇点”的到来。发端于本世纪初的云计算经过近 20 年快速发展,已经发展成为涵盖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中间件和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在内的 IT 全栈体系,同时提供了包括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多云在内的多种部署方式。从横向看,云计算的运用领域已经从最初的互联网和泛互联网行业延伸到了各行各业,渗透到各个业
11、务环节,企业在“云”上部署核心业务系统也已成为常态。“云”不但承载 IT 基础设施和应用,诸如生成式 AI 这样的新技术更需要“云”的大规模算力和数据支撑。“云”作为数字化的驱动力和加速器,其价值是多方面的:07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白皮书数字技术与数字化趋势观察企业可以重新规划其IT价值链,“云”开箱即用的特性,使企业可将资源聚焦于应用和业务价值实现环节,进而加速数字化进程;公有云“即用即付”的特性,改变了 IT 的成本模型,将一次性的固定资产支出,转变为多阶段费用,提升财务效率;采用“云原生”架构的应用程序,不但可以提高 IT 基础设施的利用率,还可大幅提升应用系统响应业务变化的能力,
12、使业务更敏捷;今天,云计算提供了极易获取的技术和服务,如何转换意识,提升能力,消除障碍,将“云”转变为持续创新和转型的动力,是个更值得探讨的议题,所谓“技术易得,创新难获”。2.1.2 人工智能新阶段图:全球企业生成式人工智能投资情况ChatGPT 为代表的生成式 AI 无疑是过去一段时间最令人瞩目的新技术,它通过提供基于算法的内容创建工具,推动创造性表达大步向前发展,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数字化创造力浪潮,被认为是人工智能历史上的.“iPhone 时刻”.。生成式 AI 同样引起了企业界的关注,迅速在知识管理、内容生成、可视化设计、应用开发、质量工作、流程自动化、信息安全等专业领域展现了它的潜力,
13、并在营销、销售和服务等企业关键价值链中展现了其变革力量,生成式 AI 可以为企业收入、成本和生产力等关键杠杆带来价值,并促进可持续的业务发展。由于担心错过时代给与的发展机会,生成式 AI 也给一些企业带来“人工智能焦虑”。生成式 AI 正成为企业重要的技术投资方向。IDC 预计,2023 年全球企业在生成式 AI 解决方案上投资约 160 亿美元,到 2027 年,这一支出预计将超过 14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70%,约是整体人工智能支出增长率的 3 倍,几乎是全球同期.IT.支出年复合增长率的13倍。到2025年,全球 2000 强(G2000)企业将把 40%.以上的核心.IT.
14、支出用于人工智能相关计划,从而使产品和流程的创新速度达到两位数的增长。(2024AIGC应用层十大趋势白皮书)人工智能的突破性进展意味着数字技术发展走到一个质变阶段,技术进化的新纪元已然开启,企业逐渐转向“数据&AI驱动”的数智化新阶段。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的支撑、承载与互为促进关系,对于企业而言,不是“做与不做”的选择,而是如何做,如何加速进程,转变和提升 IT 架构,变革业务模式,跟上时代步伐,最大化人工智能价值潜力,形成人工智能驱动业务的新常态。“云”作为一种效率更高的基础设施,是“绿色”基础设施,上云还赋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当消费者,和包括供应商、客户在内的企业生态越来越多在“云”端时
15、,“云”意味着与价值相关者更好的连接、互动,“云”就是新业务模式。?08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白皮书数字技术与数字化趋势观察图: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得分(2018-2022)图:中国企业技术投资重点图: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和增长预测企业数字化与新技术运用总体观察2.2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进程受外在数字技术革新与内在发展要求所驱动,历经多年,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从了解、摸索,跨越到了全面接受和拥抱。从每年由埃森哲发布的“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报告”可以观察到数字技术在提升运营效率、促进营收增长、培育未来商机等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对数字化的探索亦从局部单点场景,到融合多种技术、数据和分析,面向关键业
16、务流的数字化运营,再到融合内外部价值相关方的数字生态体系,中国企业数字化取得长足进步。通过对“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报告”的分析,可以看到整体数字化状况,.数字化进程远未完成,同时企业间分化严重,那些持续对新技术进行投资,不断吸纳新技术,整合为新数字化业务能力的领先企业,能够以科学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通过数字技术构建竞争优势,实现卓越运营、营收和利润增长、客户价值实现,甚至企业文化的适应性转变上也远超一般企业。领先企业和一般企业的差距,呈现加大趋势。整体看,人工智能、“云”、安全、网络、数据是当前企业关注的新技术投资方向。数字化方面需求驱动了企业用最新云计算技术打造基础设施,进行应用系统现代化
17、升级改造,构建支撑数字化运营的数智化平台,这些措施也拉动了云计算相关基础设施和服务市场的快速增长。当下数字化已不再仅是技术领域问题,更是关乎企业转型、增长和持续发展的整体战略,在人工智能新技术浪潮的机遇背景下,数字化带来了新维度和新内涵,提出了新的命题,领先企业如何保持优势,一般企业如何加速新数字技术与业务融合的进程,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问题。?09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白皮书数字技术与数字化趋势观察当前面临的挑战与问题2.3如何运用数字新技术的趋势,将技术力量转变为企业数字核心,打造竞争优势,与领先卓越企业相比,一般企业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阻碍了新技术潜力发挥和价值最大化:缺乏系统性科学
18、方法论的指导很多企业初期的探索来自自觉行为,采用试错的方法,从单点、局部开始,问题驱动,试图通过整合不同的技术、架构和流程来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案和路径。但在缺少科学方法论体系情形下,难以锚定明确目标、规划合理路径,常陷入反复论证与试错的泥淖,也难以规模化从局部走向全局,更错失了转型先机。存量旧技术的转型障碍新技术引入,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带来复杂的整合问题。很多企业历经多年信息化建设,积累了厚重的资产,一些应用是架构臃肿、数据不贯通的“单体应用”,由于缺乏合理抽象而更多基于定制化开发,功能与业务逻辑深度耦合,难以快速响应变化,应用和整体架构亦早已偏离原有的设计。将这样的存量资产迁移为现代化、服务化、
19、组件化架构,并持续演进,支撑未来数字化创新,既是巨大技术挑战,更是组织能力和财务代价问题。从小规模创新到规模化应用跨越完全技术驱动的数字化创新,容易面临在局部的应用场景验证后,却难以实现规模化应用的困境。据 IDC 简报数字化转型:中国互联建造的未来显示,有近六成企业的数字化应用未能有效规模化。小规模创新试点适用解决特定问题或适配特定场景,要规模化,需要考虑系统和架构扩展性、性能和容量,以及复杂应用间的集成问题,因此需要有整体架构的良好匹配和支撑。很多时候这也往往涉及业务流程、运营模式层面的变革,面临部门冲突、组织惯性等问题,导致规模化难上加难。治理模式不兼容业界容易忽视数字化与技术革新带来的
20、企业治理新问题。数字化不仅是技术的改变,更是业务变革,需要对现有上层管理框架、制度、规章、程序和工作方法等的适应性调整,进而与企业现在治理架构不匹配。如:在传统财务管控治理模式下,集团可能更注重财务指标的监控和业务风险控制,以确保各个业务板块的盈利能力和资金流动性。而对数字化,则需要有更强的整体技术管控和协调,集中资源、整理能力,“各自为阵”的数字化导致重复投资、资源浪费、能力分散,也难以进行有效的整体整合。安全合规风险新数字技术的引入,以及诸如企业“出海”扩展业务边界,带来了新的安全与合规方面的要求,如: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问题;不同国家不同行业数据合规要求不同;以及伴随数字化而来的网络安全风
21、险等。这些安全合规要求对大多企业现有的安全策略和能力而言是巨大的挑战,并因此成为新技术进入的“障碍”。组织能力欠缺数字化人才和变革能力的欠缺,是不少企业在新数字技术应用上难以产生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卓越企业实践观察,打造数字化组织能力,首先是数字化领导力,要能够洞察业务趋势,兼具业务和技术理解力,放眼未来,谋划全局。数字化是“一把手”工程,不仅意味着高层领导要主抓,更意味着来自顶层的驱动力和领导力。其次是全员参与,革新员工技能,培育融合技术、业务、数据的混合型人才,既需要有开放的人才策略,更要发挥存量资源潜力,全员赋能,全员转型。第三,新的数字化组织形式和工作模式,改变传统需求驱动的应用
22、开发模式,形成科技与业务相互融合的新数字化工作模式。10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白皮书数字技术与数字化趋势观察03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11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白皮书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卓越企业模型定义及解读3.1“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已然成为企业数字化的加速器,使数字技术投资、应用成为企业的战略问题。然而各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投资都面临相同的挑战,即如何从中获得预期的收益和效果。很多技术投资的回报潜力和实际产出之间的差异甚大,造成了“创新落差”,事实也表明仅仅投资技术并不能确保企业获得所需业务敏捷性、创新能力和适应未来业务发展的数字核心。“卓越企业模型”是加速新技术应用驱动数字
23、化进程的数字化工程方法论,为企业新技术创新机制提供指引,帮助企业结合自身业务特性,立足业务战略目标,从卓越业务场景出发,基于“云”原生架构,迭代创新流程,同时转变组织能力,打造数字核心架构,驱动业务创新,成就卓越企业。场景、组织、流程、架构是.“卓越企业模型”的四大关键支柱,“卓越场景”从企业战略目标出发,定义企业新技术投资、应用的价值方向,从具体业务目标切入,识别落地关键业务价值场景;“卓越组织”描述企业拥抱新技术,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价值潜力,所需要匹配的组织能力;“卓越流程”则定义技术驱动的创新流程,在整体架构基础上,由点到面,从局部到全局,敏捷迭代,实现技术驱动创新应用的规模化和卓越场景落
24、地;“卓越架构”描述面向未来的“云”计算企业基础架构的基本原则和范式,是企业构建新技术底座、打造“云”上数智化应用的指南。图: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1112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白皮书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数字化进程的深入,推动了技术角色转变,从“技术使能”到“价值使能”。更好理解“云”和数字技术在提升效率、转变业务运营模式和驱动增长等三个方向的潜力和价值,有助于企业采取更合适的数字化战略,破除“数字化焦虑”。所谓“积厚成器”,数字化是一个持续过程,而不是一个速战速决的战役。应结合业务战略目标和数字化战略,将整体目标分解为若干的子目标,设定若干数字化的“主轴”。基于对各行业数字化
25、实践、数字技术应用状况、及业务关注点的观察,我们总结了八大“主轴”,这八大“主轴”是数字化最重要的目标方向和关键的业务价值场景。以这些“主轴”牵引数字化战略实施路径,打造数智化架构和平台、提升组织能力、创新流程,渐进实现数字化转型目标。八大卓越场景及相应的价值方向如下:近年数字技术的发展、市场和行业的变迁、客户偏好的改变,正重新定义客户体验。行业观察显示,积极的客户服务体验能更大概率的带来再次购买;消费者期望品牌能始终如一地提供个性化体验;客户在面对糟糕客户体验时,会选择离开;而那些拥有明确全渠道客户体验策略的公司,有更高的客户保留率。行业调查数据亦显示大多公司在客户体验上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
26、企业在提供更好客户体验上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消费者目睹和体验越多,他们的期望也水涨船高,这些期望跨越了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类别。企业谈论客户体验(CX)时,往往着眼于传统的销售和营销触点,价值主张却在停滞不前,CX 的很多基本要素已突破了传统触点的局限,变得无处不在。为了提供卓越体验,企业必须改变原有模式。图:卓越场景定义卓越场景3.2增长和业务模式转变:1-客户体验、2-商业增长、3-业务智能、4-模式创新现代化并转型运营模式:5-效能提升、6-可持续发展、7-全球化简化和优化 IT 成本效率:8-云成本管理3.2.1 客户体验?13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白皮书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
27、客户体验提升的方向 以客户旅程为导向,协调企业多个领域设计、构建、交付个性化的全渠道场景,支撑持续客户运营和体验提升,是客户价值链的起点。打造“云”上客户服务解决方案,连接全渠道服务生态,实现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快速灵活部署,随时随地、快速、安全、高效地为客户提供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通过云平台整合拉通“端到端”客户旅程,实现客户服务流程的实时“数字孪生”,结合数据分析和行为预测模型,形成数据驱动的客户运营体系,更好理解、响应客户所需;基于“云”原生架构的应用和平台,可很好满足企业大规模客户运营和增长所需的弹性资源要求,让企业把快速握市场增长机会。生成式 AI 的突破性发展,进一步驱动了客户体
28、验创新,客服从过去语音和人工“交谈”为主,数字化助手为辅的模式,转向以智能数字化助手为主、较少人工干预的模式变迁,智能数字化助手可在新兴数字化媒体中以“全天候”响应客户。企业运用创新技术重塑和提升客户体验的同时,也极大降低运营成本。在当前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外部地缘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叠加数字技术正重塑造各行业格局的复杂环境下,企业持续增长面临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第二曲线”增长的核心在于“创新”,数字技术赋能和驱动创新,“创新产品和服务”以“全新业务模式”结合“新生态”为客户带来“新体验”:需要回到企业经营和增长的本质,探索如何保持第一曲线的增长,同时挖掘第二曲线的增加机会,达成持续增长的目标
29、。数字化重塑增长塑造持续增长的能力是数字化最重要的目标,需针对“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不同的增长策略和场景要求,确定相应的数字化措施。对于“第一曲线”的增长,要深挖现有的增长潜力,方向在于运用数字技术,围绕现有核心价值链的效率、成本、体验进行整合、升级和综合运营,关键场景包括:3.2.2 商业增长市场增长放缓,价格下行,增长红利消失,市场竞争白热化,过去成功的增长策略亟待调整;行业分化加剧,新的细分市场加速涌现,需要运营体系更精细更敏捷;数字化正重塑品牌的定位和内涵,社交媒体在品牌构建上拥有巨大影响力;流动的消费者,一方面偏好和习惯在变迁过程,客户忠诚度需匹配品牌定位调整而重构;另一方面用户
30、在产品、渠道上都面临极其丰富的选择,新型网络平台使商业过程愈加透明。过去的用户旅程不再适用;对大多数传统企业而言,营销模式和内容缺乏多样性,未能充分挖掘新兴数字媒体和流量提供的品牌传播和增长的机会;数字化也同时驱动渠道的变迁,“线上线下”已无法充分涵盖当下的销售模式。整合应用“云”、生成式 AI 等技术,打造数字化全媒体营销平台,发挥社交媒体、短视频、直播等数字化传播渠道优势,挖掘品牌价值潜力;围绕“客户体验”,贯通“端到端”客户旅程,建立数据驱动的精细化运营体系,深入洞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升转化率增加营收;以数智化平台为基础,打造集成产品开发、集成供应链和集成财经的等数字化运营体系,提升
31、“端到端”流程效率,快速响应和捕捉市场需求;运用数据和数字化平台开拓新市场,包括:新兴数字渠道的拓展、新客户群体的覆盖、新兴市场的拓展等。以整合内外数据为基础洞察市场趋势和需求,精准把握目标客群新需求场景;14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白皮书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很多企业将智能化作为数字化的目标,智能化本质是数据和AI 驱动的智能化,数据和 AI 是两大支柱。通过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洞察和知识,将这些洞察和知识与相关的业务活动进行连接集成,形成一系列随场景应变的数据洞察。同时,数据为 AI 模型的训练和优化提供基础,而 AI 则利用这些数据,模拟人类智能,实现自动化决策和任务
32、执行。相关的AI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典型的智能化应用场景包括:最终形成以智能化技术为基础,以产品和运营场景为核心的智能产品、服务和业务模式。智能化需要“云”底座支撑,承载数据,并提供 AI 模型训练和运行所需的海量数据和算力资源。3.2.3 业务智能智能推荐系统,基于推荐算法和用户行为数据,为用户推荐个性化的商品、内容或服务;智能客服系统,利用 NLP 技术,实现自动化的客户问答和服务;智能门岗,利用人脸识别,实现门岗的无人化;自动驾驶技术,整合应用计算机视觉、传感器、数据和AI 模型,实现车辆的自主导航和驾驶;智慧医疗,AI 模型利用分析患者数据和
33、医学影像,辅助医生进行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产品智能,设计、制造结合 AI、IOT、软件和硬件的全新智能化产品形态;用户智能,结合精细化用户画像的用户智能运营平台,实现用户旅程全渠道运营;客服智能,集成 AIGC 大模型、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自动化处理客户服务请求的智能系统,能为客户提供低成本 24/7 的服务;运营智能,如:智能供应链场景,数据驱动的供应链需求预测,基于大数据分析和 AI 算法智能排程、智能备货补货,结合人工智能、物联网传感器的自动化机械,物流路径的规划与优化,整合应用码、射频识别、智能传感等技术的智能仓储系统,基于数字孪生进行供应链模拟和预测等;智能制造场景,应用设计建模
34、、仿真优化和虚拟验证的产品智能设计;基于机理建模、物性表征和数据分析技术的工艺数字化;融合 5G、机器视觉、缺陷机理分析、物性和成分分析等技术的智能在线质量检测;以数据和AI 为基础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精准追溯;通过模型算法结合市场需求预测、产能、库存、计划排产、资源调度等数据的智能计划调度等;智慧知识助手,利用 AIGC 大模型、自然语言处理和推荐算法创新数字化知识库,设计智能问答场景,面向内部员工和合作伙伴提供定制智能咨询服务。应用数字化新技术进行多种模式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包括: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物联网(IoT)和“云”支撑的智能互联产品、以平台为基础的全球化服务,形成新价值创造点;建立数字
35、平台为基础的新商业模式,一些可参考的模式包括:共享经济、订阅、平台经济、产品即服务等;以开放平台为基础的合作伙伴生态,打破传统价值边界,形成跨界融合的产品和服务体系,为客户带来全新体验。业务智能化的方向和场景打造数智化平台,以数字化目标战略为牵引,围绕产品、客户体验、运营等企业关键价值流程和和活动,“由点及面”的实现业务全面智能化,相关的重点场景包括:15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白皮书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数字化终将带来业务模式的转变。我们可结合商业、竞争本质和数字技术的本质进行分析,是“价值交换、不确定性、成本和效率”和“连接、数实融合、基于系统的自我强化”,可看到数字技术的演进将持续
36、塑造商业环境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从对外的商业模式到对内的运营和管理:模式创新的核心在于基于“云”、数据和平台实现全价值链数据运营与平台化运作。对于非数字原生企业,数字化转型即是运用数字技术重新构想、打造新业务模式的过程。从企业价值链出发重新塑造业务模式企业应基于数字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实践和潜力,审视现有价值链的关键业务流和环节,围绕关键业务流,.整合应用“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进行业务模式创新,关键场景包括:3.2.4 模式创新当消费者的关注点从传统媒介转向新兴数字化媒体,企业通过新数字媒体连接客户与客户交互,改变了品牌的传播模式,增加新的销售渠道;数据和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企业
37、更好地洞察客户需求,理解市场趋势等,开发契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将传统“人拉肩扛”的作业模式转变为线上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平台作业;当企业内的流程信息聚合和共享,传统业务流的串行可转变为并行,协调机制也因此改变,“端到端”流程效率得以提高;RPA 等自动化工具与流程结合,提高业务活动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加快响应速度;管理信息的集中、统一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驱动组织变得更扁平;。商业模式创新。以整合的数字技术为基础,重新定义企业的价值提供模式,将传统基于“交易”的商业模式转变为包括共享经济、订阅、平台经济、产品即服务、服务即产品等在内的创新数字化商业模式;营销模式创新。以“云”
38、整合大数据、生成式 AI、机器人技术、内容管理的数字化营销平台,实现数据驱动的全渠道整合营销,以低成本完成快速、适度、多次的客户触达,打造强相关、个性化的客户旅程;客户运营模式创新。通过整合客户统一 ID、客户旅程数据、数据分析的客户运营平台,数据驱动的跨领域运营体系,深入洞察行为,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体验;产品研发模式创新。应用数字孪生、衍生式设计、多物理场仿真、增材制造/3D 打印等建立产品研发的数字化模式,提高研发效率,缩短周期,降低研发成本;运营模式创新。整合“端到端”业务流数据,结合数据分析、预测模型和前端移动 APP,打造面向运营的业务控制塔,实现业务流“端到端”可视、风险洞
39、察和智能决策,对业务进行统一协调管控,转变传统“分散”管理、自底向上协调为上下协同“作战”的运营模式;管理模式创新。集中整合内外业财数据,面向企业各层管理人员,构建体系化、数字化的决策和管理平台,实现财务决策、管理、运营的智能化,运营的自动化。让不同人员基于相同的“业务事实”进行经营决策,提升管理时效和一致性。16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白皮书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有效提升效能是数字化的重要目标和议题。“云”赋能企业激发效能数字技术是提升效能最重要的工具和手段,“云”赋予企业以多种形态,围绕个人、核心流程、组织效能提升的具体场景和目标,部署数据、自动化智能化工具和平台,优化作业、流程、管
40、理及协作模式,提升整体效能。当前关注的场景包括:个人效能:即提升单个员工的业务效率和工作能力,通过业务优化、工具赋能,削减或减少员工无效的活动或时间,同时提升单位时间有效产出,以提升人效,创造更多价值;流程效能:关注企业价值链中关键流程的效能,从“端到端”视角优化流程、提高流程绩效(时间、成本、质量等),提升业务流程单位产出,缩短流程总时长;组织效能:是企业部门或组织达成目标的能力和状况,通过优化组织资源结构和配置,将资源与业务结果进行合理匹配,同时优化流程,达成组织整体效能提升的目的。部署和应用 RPA 机器人提升流程自动化水平,减少流程环节的非必要人力,同时提高人效和流程效率;引入生成式
41、AI 支持数字员工和问答机器人驱动个人效能提升;通过“云”平台赋能集成供应链管理变革,并形成数据驱动的运营模式,提升供应链管理的整体效能;宏观环境的变迁和企业内在发展阶段的要求,使高质量发展成为企业当前核心议题,发展目标从过去“规模和增长为王”转变为“增长和效益兼顾”。效能提升蕴含提升效率和增强能力之意,是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企业当前所关注的降本增效议题核心是效能提升。企业效能提升涵盖三个层次的维度:3.2.5 效能提升随着全球变暖、国家“双碳”目标和路径发布等,企业的利益相关方强化了对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议题的关注,如:监管部门要求企业定期披露碳排放及 ESG 报告;投资者将可持续
42、性作为企业有利的竞争因素;一些国际品牌要求其供应商发展可持续的供应链;消费者亦展现出对可持续产品和商业形式的偏好,并愿意为之付出合适溢价;年轻一代更愿意选择致力于可持续性的雇主。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中国企业关注的议题,也是出海企业需要关注的重大合规要求。企业需要匹配国家“双碳”路径,制定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路径,并采取包括:提高能效、减少直接生产和运营的碳排放,转向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供应链相关排放,.提高碳足迹测量和披露的透明度,减少产品和服务使用期间碳排等举措来达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当下快速变迁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要实现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责任的平衡,调和好财务与非财务 ESG 指标间
43、的“冲突”,需要有合适的策略。将可持续与云转型结合数字新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和赋能者,“云”是可持续发展和技术领域的核心,企业应将可持续发展目标与“云”战略进行有机结合,并从三个层面来促进目标达成:3.2.6 可持续发展打造财务共享平台,整合和集中财务作业,构建财务共享中心,提升“端到端”财务流程的效能;通过集团统一的数据平台,集中、共享经营管理数据,赋能集团提升业务和风险管控能力,提高企业管理效能。绿色上云,“云”作为绿色技术,有助于直接减少 IT 相关的碳足迹。通过上“云”获得更高的资源使用效率,减少IT领域碳排;通过绿色软件与软件工程,优化“云”上工作负载和软件开发过程资源使用,进一
44、步减少能耗和碳排放,同时降低总成本;通过“云”在企业范围内赋能可持续性发展管理。基于“云”构建 ESG 管理平台,收集企业环境、水、能源使用、17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白皮书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可持续发展是“新的”数字化,将可持续发展与“云”转型、数字化进行有机结合,将赋予可持续发展新的附加业务价值。废弃物等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预测建模、数字孪生等技术,对排放和能源使用进行监控、分析、模拟,有效管理企业碳排,识别减排和提效机会。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 ESG 指标,构建体现现代企业 360价值的综合管理指标体系,以加速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达成;赋能新可持续业务模式,实现新的商业模式。以
45、“云”为基础,规划、构建、运营循环经济、可持续供应链、零碳物流等可持续业务场景,在产品创造、客户服务和整体价值网络中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价值。随着“一带一路”和“双循环”战略的不断深化,以及近年宏观经济环境变迁、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重塑,“出海”已成越来越多企业开辟新增长曲线的“必选项”。与过去 20年相比,企业的出海在行业、区域、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诸多变化,从早先的金融、基建、石油和矿产,到现在消费品、制造业、医疗和互联网等各行各业,中国企业出海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风险和挑战总是与机遇同行,在埃森哲发布的中国企业国际化调研报告中,重点提出了出海的“五大痛点”:简单复制国内成功经验无法应对“出
46、海”的挑战,需要有全新运营模式和支持体系。数字技术赋能出海企业海外扬帆数字化是出海企业破局,突破“生存和发展”关口,转变成真正国际化企业的解药良方。但面对着更为复杂的复合挑战,需要更好的运用数字新技术,围绕合规、运营能力、创新、数字底座四大场景,整体提升全球化运营能力,实现业务发展目标。3.2.7 全球化82%的“出海”企业认为各地监管政策及法规复杂多样,合规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达 55%的“出海”企业在业务中存在文化环境差异及沟通障碍,严重影响本地融入和运营效率;41%的“出海”企业承认因缺乏有效管理手段,难以确保当地业务按质按时落地;38%的“出海”企业面临供应链运营的挑战,如:原材料采购
47、缺乏灵活性、敏捷度的问题;另有 38%的“出海”企业还提出全球化各区域业务运作方式差异化较大且复杂。国际规则,合规合法。选择符合特定国际标准和合规性要求的云服务提供商,更好应用其安全、合规服务及功能,确保平台满足相应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标准;基于“云”建立覆盖供应网络的碳足迹管理体系,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碳排和环境披露的要求;打造一体化的全球运营体系。通过数智化平台建立覆盖生产、供应、销售、服务等的本地化业务运营能力,充分发展利用当地的价值链,并实现全球化的资源协调和共享;品牌和渠道创新运营。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建立覆盖线上、线下,及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渠道运营管理体系,拉通全渠道数据,从品牌定位到客
48、户运营,精准面对客户,针对不同国家和市场定位的执行不同品牌营销方式;全球化数字底座。以“云”为基础打造全球化数智化底座,建立从底层规范,到全球化基础架构,再到全球化数据及全球化关键和共享业务能力支撑,实现全球业务一张网。云计算改变了 IT 资源的获取、部署方式,“开箱即用,按使用付费”也改变传统 IT 的财务管理模式,成本类型由固定变为可变,由关注成本前置评估转变为更注重全生命周期管控。“云”赋能竞争力的同时,也带来成本管理的复杂性和新要求,云成本“溢出”被认为是导致云价值“偏差”的主要原因。云成本管理是业务价值实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门,亦需“数字化”以解决所面临的挑战:3.2.8 云成本管理1
49、8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白皮书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越依赖“云”,越需要关注云成本管理,将财务责任引入“云”,为业务发展提供云成本的透明度和确定性。云成本精细化管理企业应参照 FinOps 框架,匹配自身业务特性和云成本管理场景的要求,打造协同业务、财务、采购和云运维的FinOps 组织、流程和云成本管理平台,最大化“云”支出的业务价值。实现包括成本可视、成本洞察、成本治理、成本自动化等场景:这八大卓越场景并不是相互“孤立与隔离”,应以数字化战略为指引,在一个具体的数字技术应用或数字化场景中,结合多个卓越场景作为目标方向,形成多层次、不同优先级、互为因果的数字化业务目标。成本可变,云资
50、源按需弹性使用,成本随业务使用动态变化,要匹配业务目标,有效管控昂贵资源使用更是困难;去中心化采购,需要新的采购管控模式。业务优先考虑匹配和可用性,亦增加了管理的复杂度;云服务丰富,但计费量纲多样,成本调优困难,难以建立统一协调方案;云服务定价灵活,但要基于精细化成本要求驱动动态调整云上负载困难重重。建立覆盖从预算&计划&分摊、采购、使用&监控&跟踪、优化调整“端到端”云成本管理旅程,实现云服务提供商、SAAS 服务商、账单数据、云资源使用等对应的业务、人、应用等的多维度可视;通过单位业务成本分析、云资源利用率、异常检测、空闲资源分析、单位成本变化分析等进行单位支出的管理,并关联整体业务状况,
51、为成本治理提供依据;基于仪表盘/看板等综合展现成本预算、计划、及每月实际数、预测数,资源状况等,支持FinOps团队与业务、工程和运维团队定期的成本审核、识别资源优化的机会、确定成本及资源优化策略;成本管理流程自动化,实现 FinOps 数据采集、分析洞察、治理和优化策略的自动化。1819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白皮书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图:卓越组织定义卓越组织3.3要把握新技术革命推动产业变革的机遇,企业需要调整技术应用策略,围绕业务目标和.“主轴”制定技术战略,把技术作为战略资产,通盘考虑技术布局,打造卓越组织能力,使新技术应用成为企业核心能力,驱动转换运营模式,实现数智化转型。卓
52、越组织定义将数字技术价值最大化,必须提升的关键组织能力,从新技术应用“价值链”实现出发,包括从战略规划、业务价值实现、到研发交付、运维以到管理支撑五方面,涵盖:战略规划、数据运营、数字化营销、研发交付,确定性运维以及云财务管理等六大关键能力,愿景是构建一个业务目标导向,技术驱动创新和转型的组织,构建推动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业务效率、实现持续增长所需的能力基础。核心是“战略引领”,从整体业务战略出发制定数字化战略和技术战略,技术战略是数字化战略的一部分,支持并服务数字化目标。3.3.1 战略规划能力 技术战略与数字化战略融合协同企业整体战略与数字化.“分离”,带来了技术运用与顶层业务战略的“割裂
53、”,被认为是许多数字化转型未能成功的原因。战略引领,就是使数字化战略服务企业整体业务战略,业务战略目标或.发展“主轴”调整,数字化战略也随着升级调整,相应的技术架构也随之适应性变化。在数字技术成为驱动企业转型的最大外部因素今天,业务战略制定需要同时结合业务趋势、市场机会和技术的洞察和视野,将技术作为关键要素,充分把握新技术的机遇。技术战略需与数字化战略协调一致,并服务业务战略,“云”作为技术的底座,是技术战略的优先方向。明晰云战略云战略是企业技术战略的行动计划。Gartner将其定义为“关于云在组织中的作用的简明观点和行动”。云战略作为行动计划,确保“云采用”与数字化目标及业务优先事项一致。关
54、键内容包括:云架构蓝图设计、路线图规划、目标运营模式、云平台、技术栈和供应商及合作伙伴选择、数据平台组12?20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白皮书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件组合等,并匹配数字化战略的执行,确定新的云上应用和解决方案需求。云投资组合战略企业的云路线图与战略优先事项具有相关性,应使云投资组合与数字化转型优先事项相匹配,进而使技术规划与业务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保证技术投资产生最大的商业价值。价值实现管理“云”及新技术的价值实现是一个伴随业务发展的持续进程,需要一个坚实的跟踪、反馈和管理机制来不断改进这个过程。“云”成本的可计量性使价值实现管理成为实现“云”价值最大化的保障,可根据业务运
55、营要求所明确价值指标及测算逻辑,通过量化指标跟踪相关业务结果;在业绩指标中增加“技术性”观察指标或加分项,如:资源利用率;根据价值实现计划,定期审视指标完成情况,并进行问题溯源;在项目运营期根据价值承诺设定兑现周期。数据运营能力是实现“数据&AI 驱动”的基础,是企业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挖掘数据潜力、驱动业务创新和变革的关键,仅拥有数据基础设施并不能“自动”将数据转化为业务价值。数据运营能力涵盖三方面内容:现代化数据资产管理将数据作为战略资产和生产要素进行管理,目的是保障数据资产的清洁可信、安全合规和高效使用,需把数据平台、治理功能和海量的内外部数据相结合,整合连接“数据供应链”,现代化数据资产
56、管理能力包括:基于数据目录或数据市场的内外部数据服务、访问和共享机制;数据安全管理与合规;自动化数据供应链,连接数据源和消费场景;数据质量自动化。数据与分析产品开发将产品思维应用于数据和数据分析的能力,数据通过“数据产品”这种形态,确保其可用性、可发现性,便于沟通与采纳,企业要在数字化环境中塑造品牌定位和价值,依赖于所具备的数字化营销能力,需要理解洞察数字媒介和流量的特质,依托“云上”数智化平台,建立数据驱动营销策略,以合适成本完成快速、大量、多次的客户触达,使品牌营销内容在合适场景的适当时刻传播给合适的人,打造强相关、个性化的客户旅程。包括三方面关键能力:全渠道整合营销全渠道数字媒体资源和线
57、下渠道的整合,包括:社交媒体、搜索引擎、小程序、短视频、直播等,以及传统的线下渠道,制定一致的品牌形象和传播策略,以数智化平台为支撑进行营销活动的统一规划和执行,通过多渠道数据共享和协同分析,实现渠道间的协同互动和转化,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品牌曝光度、用户参与度和销售转化率。数据驱动客户运营完善客户信息采集和管理机制,拉通客户全生命周期旅程数据,以全生命周期旅程数据为基础洞察客户行为和偏好,建立客户标签体系,精准识别目标受众,将数据转化为营销洞察,并基于数据洞察及反馈制定个性化营销策略和定制化产品推广方案,实现客客运营的精准定位、高效和持续优化。3.3.2 数据运营能力3.3.3 数字化营销能力
58、1134提升数据资产使用率。企业可将数据理解、统计分析、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模型、数据洞察等通过数据产品转化为“可消费智能”,更好支撑数据场景的规模化应用,在 AI 模型训练场景下,可将训练数据集作为数据产品管理,提高模型训练的效率。数据与业务融合数据只有与业务融合才能产生价值,这是数据运营的最后一公里。数据与业务融合涵盖几个层次:数据被采用,成为业务决策的依据;业务流程与数据无缝衔接,将数据以服务方式嵌入业务活动,通过数据驱动协调业务活动,形成了新的运营模式;数据与智能融合到业务运营流程中,发现市场新需求、新商业机会,以数据驱动增长和创新。23221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白皮书卓越企业 P
59、RIME 模型 客户服务管理充分应用“云”提供的工具和平台,使客户能够更便捷地获取服务,提升服务响应速度和效率,实现客户价值实现闭环。同时通过服务触点的数据,全面、深入洞察客户需求和行为,挖掘客户潜在需求,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更个性化的服务和解决方案。3“云”满足企业对基础设施快速、灵活、弹性部署要求的同时,也赋予了新开发模式和云原生架构,使科技可以更敏捷地应对客户需求变化,实现快速迭代、持续创新。新的开发交付和管理、架构治理是新技术“价值链”实现的关键环节:IT 服务与产品管理即 IT 服务数字化的能力。基于“IT.for.IT”的核心理念,将以“云”为底座的 IT 基础设施和相关工具链,以标
60、准化、自动化、产品化、可配置的服务,来满足上层应用 XOps开发和应用运行时弹性资源的要求,满足 IT 服务规模化管理,.IT 基础设施高效率服务的要求。敏捷交付与 DevOps要更好发挥云原生架构的灵活性和敏捷性,需要有新开发能力和开发模式,转变传统需求驱动开发,集中管控,瀑布式的开发组织方式。建立DevOps工具链支撑,产品开发交付、测试、和维护协同的敏捷开发方法,同时转变 IT 与相关业务部门工作组织模式的,使 IT 组织与业务组织协同对齐,促进业务与 IT 融合,实现从研发交付敏捷到业务敏捷。架构管控与 IT 治理为匹配云原生架构的目标模式,企业需要建立新的架构协调管控和 IT 治理能
61、力,以新架构规范、标准和要求,构建新管控、治理流程和机制,打造全局性安全、合规监控体系,平衡好安全合规、目标蓝图与应用架构的灵活性,以及领域自治和统一架构的要求。随着数字化的深入,业务运营越来越依赖“云”,云基础设施服务的稳定性要求已超越传统IT运维模式和水平的要求,要满足业务所需 IT 服务质量、更好体验的保障和要求,需要构建面向云服务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看护,实现业务可预期的高可用质量结果,这种运维理念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称之为确定性运维,以确定性运维作为运维能力的指导思想,通过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架构和工具的支持下,实现基础设施和业务系统确定性故障率、确定性恢复时长和确定性影响范围,相关能力要
62、求包括:确定性高可用架构和监控规划、设计和构建支撑业务确定性的高可用架构,及相应度量业务稳定性的监控体系,相关指标包括确定性失效率、确定性恢复时长以及确定性故障影响范围等,以有效对业务确定性进行度量和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建立涵盖 SLO(服务水平目标)/SLI(服务水平指标)能力、确定性恢复能力、运维数据运营能力在内的以运维数据为基础的全面运维质量管理的能力体系,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和洞察问题。动态风控延伸传统运维的边界,建立主动式的动态风控运维管理能力,包 括:PRR(Production.Readiness.Review)能 力、ORR(Operational.Readiness.Review)
63、能力、混沌工程.-通过应急预演发现问题和风险、以及生命周期管理能力。持续交付通过持续发布,持续跟踪变更,以此持续度量对服务带来的影响,并使每一次的变更影响都是可控可度量来保障业务稳定性。持续交付通过管理工具和持续发布的流程协同的自动变更能力,建立应用开发的快速反馈闭环,促使应用及时自适应调整以加速整体进程来保障业务的稳定。3.3.4 研发交付与治理能力3.3.5 确定性运维能力112233422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白皮书卓越企业 PRIME 模型本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成本;通过深入分析了解云服务成本构成和变化趋势,识别成本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成本优化策略;借助自动化工具和智能化